勞小2022~2023學年因為教學工作的需要聘請了四位新入職的教師,每學年的十月季是新教師上崗匯報課的日子,同時也給中文科、數學科和音樂科全體教師帶來了一次學習觀摩交流的機會。
2022年10月11日黃娜清教師執教一甲班中文課《後鼻韻母》。入校不到兩個月的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給觀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喜歡黃老師兒童化的語言,帶領孩子們在森林王國裏嬉戲遊玩,依據森林裏小動物的童話情境進行一系列的學習;他們喜歡黃老師帶他們去“麥當勞”(找拼音音調),課堂結合手勢展示四聲音調;他們喜歡黃老師在課堂中喚起他們之前學習的記憶,將教學的難點分散,藉助單韻母a、e、i、o與鼻音ng的進行學生自主拼讀,讓學生學會了拼讀的方法,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毛線遊戲”,毛線的變身成不同的聲母,學生可以自由與本節課學習的後鼻韻母進行組合,邊擺邊讀,樂趣橫生;孩子們根據後鼻韻母的發音規則與小動物的名稱吻合,精妙地編寫出後鼻韻母的拼讀兒歌,整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孩子們意猶未盡。
黃娜清老師授課中
2022年10月17日劉曉宜教師執教六己班數學《圓的認識》。劉老師從課室中尋找圓的圖形開始進行有關圓的認識授課,通過讓學生嘗試畫圓的過程,了解圓的基本知識,初識圓規,操作中明白針尖定圓位,兩腳定大小;設計操作表格,讓學生畫出3條半徑和直徑,通過度量、填表、觀察、思考分析發現在同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通過折一折的方式,發現直徑是圓的對稱軸。整節課教師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強,能夠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操作、討論、探究,彰顯了一個新教師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特別是教師能夠使用新的課件學習資源「鴻合π6」進行針對性的課件製作,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良好的課堂效果。全體數學教師通過這堂課發現了年輕教師使用資訊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的優勢,為數學學科推廣使用資訊設備資源提供了有效的驗證,目前小學部四年級~六年級的數學學科鼓勵教師們利用「鴻合π6」軟件製作課件也是豐富教師們的課程資源,有效推動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的宗旨,感謝劉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思考與應用。
劉曉宜老師授課中
2022年10月19日黃婷欣教師執教二己班中文課《從現在開始》。黃老師也是一位初次站上講台的青年教師,她對低年級的隨文識字教學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課堂教學隨著森林裏競選大王的活動展開,課堂上注重學生讀中感悟,並且能夠結合現實生活中的 幫助學生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藉助生活情境、增加體驗感,理解詞語並且加以應用也是中文學科中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意思常用的策略,教師能夠有效地穿插於教學活動中,隨著故事角色的變化,讓學生換位感悟,參與感強烈,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板書設計結合圖文清晰展示,人物、事件以及動物的反應通過課堂的教學進程一一展現,對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有效提示與幫助,教師能夠充分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育人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課程資源發揮課程育人是今後教改重點發展的內容,黃老師的課堂已初見端倪,並且給我們引出了很好的探討話題,如何發揮課程育人功能,有效落實學生的綜合素養?正如黃老師所授的課題一樣“從現在開始”,我們中文科組努力探索課程育人,從大單元教學目標入手,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價值,讓學生習得中華傳統文化,優秀革命文化知識中傳承中文課程的精髓,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黃婷欣老師授課中
2022年10月19日下午鮑昱彤教師執教三甲班音樂課《奇妙的階梯——創作遊戲》。鮑老師是一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她向全體音樂老師詮釋了一節音樂五線譜創作課。音樂課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唱歌型、律動表演型、鑒賞型、創作型等不同的課型,她敢於突破傳統,在三年級學生中大膽嘗試授課樂理創作,充分表明她對學生充分信心,她對課堂充滿期待。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哆來咪》拉開了教學序幕,一首歡快的音樂感受到音樂課的魅力,也揭示樂譜的唱名d r m…….通過《有趣的面具》片段唱名在五線譜上的展示,讓學生從五線譜音符在線間的走勢中感受到大調音階的創作手法有上行、下行、級進、跳進和重複音,為學生後續創作進行了有效的鋪墊。課堂教學的創作過程中,教師引進了小鐘琴,讓學生自由填寫唱名,通過敲打小鐘琴感受旋律的優美,試聽創作效果,彌補了學生視唱音準的不足,這種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教師敢於大膽嘗試值得讚賞!將不同唱名的音符根據譜號在五線譜上表示出來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需要熟練掌握五線譜線間的規律,能夠準確找到音符d所在的位置進行有序的推理排列,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音樂課是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學習途徑,希望更多不同類型的課程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音樂體驗!
鮑昱彤老師授課中
勞小一直致力於對青年教師的專業培養,通過多種形式的觀評課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所長,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設計教學的點要落在學生身上,重點研究學情,根據學情設計教學活動,根據基力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與目標的匹配需要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在課程育人的環境下,結合學科特點發展學科能力,提升學生跨學科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服務!本學年引入了諸位新入職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經歷也給全體老師帶來了新的思想與衝擊,給勞小的大家庭注入了新的力量,增強了學校的教研活力值,相信勞校在教育征途的道路上會越走越寬!
瀏覽次數: |